乐鱼入口
乐鱼入口
返回上一页
让传统汉服走近生活 这位年轻人收藏了200多套古装剧服饰!
时间: 2024-03-04 21:39:12 |   作者: 安保系列

  『编者按:曹雅萌是一位兼具音乐剧演员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双重身份的年轻女性,她展现了年轻人对传统汉服制作技艺的深厚情感与承担。《天津日报》近日对曹雅萌进行专访,进一步探索了曹雅萌对汉服传统与创新的理解,借此我们大家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如何与潮流文化相结合,让更多年轻人爱上民间传统文化。』

  一位毕业于音乐表演专业的音乐剧演员,从小就喜欢古装剧中的服饰,少女时代,曹雅萌就用自己的零用钱去购买心爱的古代服饰,参加工作后对此依然热度不减,最多的时候家里有两百余套古装剧中的服饰。不仅如此,她还成为和平区非遗项目“传统汉服制作技艺”的第五代传承人。

  曹雅萌:“传统汉服制作技艺”主要以制作技艺严谨并符合历史进程的汉服剪裁为实践方式,提取历史进程汉服元素特点,采用传统工艺面料为主要实践主体。完全遵循历史进程汉服元素特点,传承传统制作技艺。并将传统汉服重新展现在大众视野中,让更多的人了解汉服,了解汉服传统制作技艺以及其中的文化意义。

  曹雅萌:传统汉服制作技艺最大的特点和难点是采用平面裁剪工艺,也称汉裁,决定汉服的最基本框架和廓形,先人称此为“阳”;局部立体构造通过裁片的余褶和余缺处理得到衣服的立体造型,小处着手,适合人体,是平裁造型中必要的调整,先人称此为“阴”。正是因为有了这套剪裁工艺,使得看上去宽松博大的汉服,穿起来却是仙风道骨,即使没有立体剪裁,却依旧可以修饰身材。

  曹雅萌:这门技艺是来自于家族的传承,大约可以追溯到光绪末年。虽然我以前是一名音乐剧演员,但从小最爱的是古装剧中的服饰,后来就把自己积攒的零花钱还有工作后的收入大半都买古代服饰了,最多的时候家里大约有两百余套,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萌生了自己制作古装服饰的想法。于是,“传统汉服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郑宝顺正式成为我的老师,而郑老师也是我舅舅。其实家中早有这门技艺的传承,只是到我们这一代时,已无人继承了,郑老师发现我如此地钟爱这门制作技艺,并且愿意为此付出努力,就毫无保留地把“传统汉服制作技艺”倾心传授给我。

  记者:“传统汉服制作技艺”在传承与发展中是否也有一定的创新?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曹雅萌:一定是要有所创新的,因为每个时代都有独具特点的服饰,这些服饰反映出当时人们的生活习惯、社会风貌,等等,但未必适合当下时代的需求,因此我们所设计制作的高定汉服除了满足消费者合身、合体等对于服饰基本的要求之外,更重要的是使大众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穿出去,这样也更能将我们的民间传统文化推广出去。

  记者:作为第五代传承人,您是如何把握平衡市场需求与原样传承的?如何做到既尊重汉服的原样传承,又满足甚至引领市场上汉服的时尚需求?

  曹雅萌:首先我创建了品牌并注册了商标,而后将公司的业务划分为两部分,其一是复刻汉服,根据史料记载、博物馆展出等各种途径搜集来相关资料,然后进行复刻,做到尽可能地还原。因为古代很多的纺织工艺在当下是很难实现的,尽管如今是技术先进的时代。做出来的这些复刻汉服,我们主要应用在展览展示、民间传统文化推广活动等方面,用于推广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其二是制作高定艺术汉服,我们制作的高定汉服除了量体裁衣、择人适款之外,最大不同之处就来自于我们原创设计的布料,每款布料我们都申请了版权,同时每款布料我们只生产十米,仅能满足制作两件汉服的需求,这也对我们的制作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为只有一次改错的机会。但我们这样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热衷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消费者希望自己的服饰能够独一无二的心理需求。

  曹雅萌:对于传统汉服的创新理念,我还是本着“让传统汉服走近生活,让更多的人穿着汉服走出去”的理念,在传统形制的基础上加以修饰,使得汉服在生活中更轻便,更符合我们日常生活活动的需求。在服饰面料上也尝试采用更多的现代面料进行制作,例如毛呢、皮革、人造皮草等,尽可能贴近我们的日常服饰。让更多的人能够接受传统服饰,也减少了日常生活穿着汉服所带来的不便。

  记者:目前,“传统汉服制作技艺”的人才情况如何?目前是否有更多的年轻人在从事或学习这个行业?为了把“传统汉服制作技艺”更好地传承发扬下去,在人才培养上,是否有什么举措?

  曹雅萌:第一是走近。一方面我利用到大学讲课的机会,向我的学生们讲授这门传统汉服制作技艺的优势,等等,吸引他们能够走近传统汉服制作技艺;另一方面利用我们制作的复刻汉服,排练出多种形式的节目,参加各种展会、晚会、活动,等等,利用节目形式的美和服饰的美吸引年轻人走近这门技艺;第三方面我只要出席年轻人多或者相对重要的场合,都会穿着自己的高定汉服,是他们能够看到汉服同样可以应用到生活中,使其走近。

  第二是走进。通过各种渠道过来学习“传统汉服制作技艺”的年轻人,我都会免费传授给他们技艺,这其中不仅仅是传统汉服的制作技艺,也包括了古代妆造技艺、传统服饰文化推广策划执行等,因每人的兴趣爱好及特长而定,因材施教的目的也是为了从更多方面让大众、让年轻人感受到我们民间传统文化的魅力,并且更加广泛地传扬出去。

  曹雅萌:作为民企有时会对政府的政策了解不够深入,资源相对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还希望社会各界能为非遗项目提供更多资源整合的机会平台。

  记者:近些年国家出台了对非遗项目的支持政策,对“传统汉服制作技艺”的传承是否起到了促进作用,或是带来了一定的变化?

  曹雅萌:随着国家各项支持政策的出台,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传统汉服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较为标志性的品类之一,可以说是受益颇丰。

  比如近些年以来,大大小小的华服晚会、国风大赏等活动层出不穷,还有在各种传播活动中汉服的身影可以说无处不在。从前的汉服在日常生活中穿着,在大众的眼中可能是种另类服饰,近些年来,在多方面影响下,已经形成了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形成了新的时尚,如今大众已完全接受了这种穿着,并且是一种时尚和民族自信的体现。这对于汉服从业者来说是莫大的帮助。

  以前是依靠各个企业自身的力量单打独斗,很难形成规模化宣传,百姓接受度也非常低,如今,在政策支持和传统文化倡导之下,我们作为传承人和从业者也都有了更大的自信心,有了更大的市场空间。

  曹雅萌:目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可接受并愿意将传统服饰带到生活中穿着,还出现了更多的创新穿法。甚至传统汉服已经可以代替正装礼服出现在宴会、婚礼等正式场合。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希望可以通过传统汉服制作的手艺,再加上现代服饰材料,让汉服尽可能贴近生活服饰,推出一系列符合中国传统节庆的汉服款式。希望在传统佳节之际大众可以穿上汉服,形成一个中国特有的传统节日的服饰文化氛围。

  曹雅萌:其实非遗项目传承发展下去的关键无非就是“传承”二字,“承”即保护传统、沿袭传统、继承传统;“传”字特别的重要,有传扬、传播、传授之意。传扬,就是充分的利用各种宣传路径将我们的非遗项目用适合的方式传扬到各个层面;传播,就是结合当下市场环境及非遗项目的属性,开发出适合市场的产品,探寻一种适合本项目的营销模式,让非遗项目能获得市场的支持,获得更多的资金、资源,将这些资金与资源再次投入非遗项目,形成良性循环;传授,表明当下的时代是一个开放性极高的时代,不再是关门闭户自我传承的沿袭,我们要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非遗项目,走近自己最喜欢的非遗项目中,甚至做其中的传承人、传扬人。(原标题:曹雅萌 让传统汉服走近生活)(完)


辽ICP备14004280号-2 版权所有:乐鱼入口最新地址-乐鱼体育官网登录 站长统计 网站地图